我們有責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野生動物一個溫暖的“庇護所”,讓它們盡快康復,及早回歸大自然。這是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
貼近自然的假山綠植裝飾、圖文并茂的野生動物展板、專業完善的救治保護設備……近日,位于展茅街道的舟山市野生動物救護中心普陀站正式對外開放,為需要保護的野生動物搭建起 “遮風擋雨”的新家。
野生動物不僅是一種自然資源,更是重要的生態資源,近年來,舟山通過強化制度設計、建立自然保護地、加大執法巡護,積極推進野生動物保護。保護成效好不好,問問鳥兒就知道,據最新統計,去年舟山新增12種野生鳥類觀測記錄,其中包括青頭潛鴨、白尾鷂等國家一二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生態環境越來越好,野生動物越來越多,不可避免地,受傷、迷路、落單的野生動物也會越來越常見,以普陀為例,去年以來就救護野生動物50多起。我們有責任給那些需要幫助的野生動物一個溫暖的“庇護所”,讓它們盡快康復,及早回歸大自然。這是社會文明和生態文明進步的必然要求。
毫無疑問,野生動物救護站的首要功能是救護,但不能局限于此,讓野生動物保護站成為撬動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杠桿,是更艱巨和光榮的使命。野生動物救護站除了要做好日常救護外,還要向民眾特別是向廣大青少年宣傳野生動物保護的法律法規和基本常識,增強公眾對野生動物的保護意識,營造全社會共同參與保護野生動物的濃厚氛圍,為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做出積極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