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人才環境,擦亮城市招牌,需要細水長流的不懈努力,既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又要真抓實干、馬上就辦,讓各類人才不斷強化對美麗舟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2月5日下午,來自不同國家的20余名外籍專家、留學生歡聚一堂共度元宵佳節,并見證舟山人才外文書店正式啟用(據《舟山日報》2月6日報道)。外文書店的出現,為外籍人才營造了學習交流的好環境,也為現代海洋城市增添了新亮點。
有需求才會有服務,前來舟山的外籍人才日漸增多,催生了舟山人才外文書店。近年來,隨著自貿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舟山海洋產業體系不斷完善,參與國內國際雙循環力度不斷加大,對包括外籍人才在內的各類人才需求也出現井噴勢頭。近日,我市150余家企業推出3000余個人才崗位,向全球海洋人才發出“招賢帖”,計劃招引一批優秀專業人才(據《舟山晚報》2月8日報道)。
引進人才還須留住人才,僅靠“面包”和“奶酪”顯然是不夠的,提供優厚待遇、搭建事業平臺、優化生活環境、營造心靈港灣缺一不可。外文書店的應運而生,為各類人才尤其是外籍人才提供了一個學習交流、休閑活動的高品質平臺。
當然,外文書店不僅僅為外籍人才服務,大家都可以從中獲益?,F代海洋城市要有國際范,國際合作、跨國貿易的增多促進了各行各業對外交流的需求,外文書店正迎合全社會“外語熱”的需求。而這樣一來,又有利于形成促進對外開放的良性循環。
營造良好的人才環境,一方面要從人才政策、人才待遇這樣的“大處”著眼,比如我市近年來創設的 “舟山人才碼”“人才專享周”就不失為“大手筆”;另一方面,也要從外文書店這種“小處”下功夫,滿足各類人才的業余需求。從這個角度說,要做的事還有很多。比如,根據外籍人才的生活習慣,可以開設“洋酒吧”之類的服務設施,既滿足服務需求,又豐富城市業態,豈不一舉兩得?
一座城市對外來人才的吸引力體現在方方面面,要做到“既來之,則安之”。 “羅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打造人才環境,擦亮城市招牌,需要細水長流的不懈努力,既要循序漸進、穩扎穩打,又要真抓實干、馬上就辦,讓各類人才不斷強化對美麗舟山的認同感和歸屬感。